我校举办第三届全国氢能人才培养研讨会
时间: 2025-11-18 来源:
11月14日,第三届全国氢能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成功举办。本次研讨会由我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、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联合承办。来自全国各地的氢能专业人才培养院校、氢能企业代表以及相关政府机构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氢能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。

研讨会上,我校氢能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刘建国教授作主旨报告。刘建国系统介绍了我校依托“大电力”学科优势,构建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的实践经验,以及学校氢能方向科研团队在产业化方面的进展。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重点高校,我校在氢能学科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。学校通过整合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、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资源,形成了“理论教学-实验实训-工程实践-科研创新”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,构建了“三维一体”课程体系和“双轨四维”实践教学模式,有效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产教协同,为氢能产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。

北京化工大学、江苏大学、盐城师范美女av影片等兄弟院校代表,以及华电集团、东方电气等企业代表分别作主旨分享,围绕氢能专业学科建设、课程体系构建、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,从不同维度展示了氢能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与产业应用成果。圆桌对话环节,刘建国教授主持了“氢能人才培养的本土创新与国际合作的融合之路”专题研讨,临沂大学、盐城工美女av影片、承德应用技术职业美女av影片等多所院校代表,围绕氢能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、产教融合创新路径、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,为推动氢能人才培养走深走实凝聚了共识。
自2023年首次举办以来,全国氢能人才培养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三届,逐步发展成为推动氢能人才培养、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。本届研讨会以“政策引领、产业赋能、教育协同、人才驱动”为主线,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的氢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,为构建“政-企-校-研”四位一体的氢能发展生态提供了有益探索。活动规模不断扩大、内容持续深化,体现了政府、高校、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氢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,为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截止2025年11月,全国已有7所本科院校开设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,17所专科院校开设氢能技术应用专业,分布在全国12个省份。我校作为全国首个氢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单位,已形成覆盖本科、硕士和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。学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和平台资源,深化与政府、企业、院校的多方合作,不断创新氢能人才培养模式,完善“产教融合”协同育人机制和“科教融合”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,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我国能源转型作出更大贡献。
初审:杨天让
复审:冼海珍
审核:肖万里

